“現在,滄州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流程簡化了許多,尤其是實行網上審批后,我們不用到處跑辦手續,真是太方便了!”滄州澤信盛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項目經理李秀云,談起我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改革時贊不絕口。
記者從市行政審批局獲悉,去年以來,市行政審批局以“嚴細深實快”作風教育為契機,在完成工程審批全鏈條許可事項劃轉的基礎上,繼續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整合科室分工,深挖內部潛力,再造審批流程,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執行全新流程圖,將投資建設項目的審批、核準、備案時限由原來的53、50、50天壓縮到38、33、35天。
注重頂層設計,才能在工程審批制度改革中有規可依。我市先后出臺了《滄州市工程建設項目可實行告知承諾制的審批事項及材料清單(第一批)》《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指導意見》《滄州市投資建設項目“一窗式”集成服務工作規程(暫行)》等23個改革專件,結合“標準地+承諾制”和雙基項目“一會三書一證”改革,從頂層設計和制度機制上推進工程建設審批的根本性轉變,推行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告知承諾制,加快推進縣區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的政策落地。
圍繞優化精簡流程,市工改小組合并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和建設項目用地預審意見,合并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和建設用地批準書;對社會投資、帶方案出讓土地的中小型項目,不再審查規劃設計方案,將建設工程規劃許可和施工許可合并在一個審批階段辦理等。共精簡審批事項34項、簡化辦理環節9處、合并審查事項4項、轉變管理方式5項、調整審批時序4項、實施告知承諾事項2項,通過資料整合與共享精簡審批資料約35%,對確需保留的63個事項實行清單式管理。
在推進服務水平快速提升中,市行政審批局大力推行“不見面審批”“網上辦”“郵寄辦”及“容缺受理”等申報方式,通過電話、微信、郵件等“不見面”方式,主動了解企業需求。在政務服務中心設立市政公用設施報裝服務窗口,一次性接收水、電、暖、氣、訊、排水報裝材料。依托滄州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將審批制度改革與“互聯網+政務”有機結合,實現行政審批服務事項線上“一網通辦”、線下“只進一扇門”和“最多跑一次”。同時,創新“云咨詢、云審批”等服務方式,進一步提升用戶線上體驗。對施工許可證核發環節全過程進行網上審批,目前,已核發電子施工許可證80余張,真正實現“居家報審、網絡審批”線上一站式服務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