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長梅世彤向滄州市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
抓住歷史機遇 奮力搏擊向前 加快建設經濟強市美麗滄州
談成績
“十三五”時期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果,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結果,是不折不扣貫徹落實中央重大決策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的結果,是市委正確領導和市人大、市政協有力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各縣(市、區)、市直各部門和全市人民團結協作、艱苦奮斗的結果。
抓機遇
滄州有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共建“一帶一路”、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新一輪“南資北移”等交匯疊加的重大機遇,有港口、區位、交通、空間、文化等諸多比較優勢,更為重要的是有中共滄州市委的堅強領導,發展思路更加清晰、發展合力正在凝聚、發展氛圍空前濃厚,只要搶抓歷史性窗口期和戰略性機遇期,以“走在前”的決心和“作表率”的擔當,爭分奪秒、激情工作、攻堅克難,我們完全有條件也有能力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跑出滄州“加速度”,闖出一條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新路子。
強落實
新理念引領新發展,新階段開啟新征程,新格局孕育新契機。置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大潮,滄州必須抓住歷史機遇,奮力搏擊向前。讓我們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勠力同心、腳踏實地、真抓實干,加快建設經濟強市、美麗滄州,為慶祝建黨100周年,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作出更大貢獻。
回眸“十三五”
改革發展各項事業取得突出成績
“十三五”時期,是我市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五年,也是滄州積蓄勢能、拼搏競進,改革發展穩定各項事業取得突出成績的五年。五年來,全市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項決策部署,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抵御經濟下行壓力和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實現了一系列具有標志性意義的重大突破,滄州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向前邁出了一大步。
順利實現“三個圓滿收官”
2020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3699.9億元,五年年均增長6.3%,經濟總量穩居全省第三位;全部財政收入連續突破500億元、600億元,年均增長6.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275.4億元,年均增長8.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分別增長5.5%、7.8%和6%,“十三五”規劃圓滿完成。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19.95萬農村貧困人口穩定脫貧,674個貧困村全部退出,7個貧困縣在全省率先整體摘帽;地區生產總值和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較2010年實現翻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歷史性成就。
在踐行重大國家戰略實踐中創造“滄州現象”
單體最大的非首都功能疏解制造業項目——北京現代滄州工廠整車產量突破55萬輛,北汽新能源(黃驊)產業基地實現量產,全市整車生產能力達90萬輛;規模最大的整體專業承接園區——北京、天津生物醫藥產業園加快建設,北京協和藥廠、石家莊四藥等51個項目相繼落戶,完成投資超百億;承接效果最優的批零服務業項目——東塑明珠商貿城引進北京批發商戶1萬余戶,560家服裝加工企業入駐明珠國際服裝生態新城。三大新興產業從無到有、落地生根,被國家部委譽為“滄州現象”。
沿海開發建設呈現嶄新局面
舉全市之力發揮沿海有港優勢,搭平臺、引項目、興產業?!稖嬷蔹S驊港總體規劃(2016-2035)》獲省政府批復,20萬噸級航道、20萬噸級礦石碼頭竣工投用,綜合保稅區首期具備封關驗收條件。黃驊港吞吐量首次突破3億噸,連續兩年居全國沿海港口前十位,完成集裝箱73萬標箱,均創歷史新高。
推動新舊動能轉換駛上快車道
“萬企轉型”“雙百工程”取得顯著成效,規上工業企業超過2000家,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20家,“6+5”產業規上工業增加值占全市比重達到44.4%。服務業支撐作用明顯,規上服務業企業達到441家,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47%;快遞業務量比2015年增長9.4倍,進入全國50強;連續舉辦四屆滄州市旅游發展大會,接待游客數量和旅游總收入實現翻番。
城鄉面貌發生顯著變化
高標準編制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系列規劃,河道清淤、垃圾清理等基礎工程全面啟動,大運河生態修復展示區建成開放,古老的“母親河”煥發新生機??h城建設全面升級,建成4個省級文明城市、7個省級潔凈城市;任丘、黃驊、海興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省級園林城市(縣城)實現全覆蓋。市域公路通車里程達1.9萬公里,實現縣縣通高速;新改建農村公路4000公里,黃驊獲評“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
對內對外開放水平躍上新臺階
在全省率先建成市縣鄉村四級一體化在線服務平臺,項目審批、核準、備案較省規定時限縮減33.8%、26.5%和23.1%,企業開辦實現1日辦結;市場主體總數達到55.8萬戶,是2015年的2.1倍。18個省級以上開發區完成“四項改革”任務,探索建立“標準地+承諾制”“一會三書一證”制度,實現由“項目等地”向“地等項目”轉變。五年累計實際利用外資33.7億美元,完成外貿進出口211億美元,分別是“十二五”時期的1.8倍、1.6倍。
人民群眾幸福指數不斷提升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接續實施民心工程和民生實事,財政用于民生支出占比達81.5%。城鎮新增就業43.4萬人,改造棚戶區4.69萬套、農村危房1.48萬戶,城鄉低保標準較2015年分別增長61.3%、95%。建成全省首家氣膜滑冰館,中心城區人均體育設施數量居全省首位,“8分鐘健身圈”初步形成。
政府自身建設全面加強
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社會公眾監督,五年辦理人大代表建議1022件、政協提案2472件,辦結率均達100%。維護憲法權威,嚴格依法行政、依法辦事,法治政府建設取得新成效。
盤點2020
剛剛過去的2020年,是全市上下同舟共濟、應對挑戰、攻堅突破、圓滿收官的一年。
交出 “大戰大考”特殊年份的滄州答卷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廣大黨員干部聞令而動、勇挑重擔,廣大醫務工作者以生命赴使命、用摯愛護蒼生,廣大人民群眾眾志成城、群防群控,將涓滴之力匯聚成磅礴偉力,構筑起守護生命的銅墻鐵壁,交出了“大戰大考”特殊年份的滄州答卷。
經濟整體呈現穩中有進穩中向好態勢
面對前所未有的經濟下行壓力。幫助企業闖險灘、渡難關,全力推動復工復產復商復市,牢牢穩住經濟基本盤,全市主要指標逐月回升、持續增長,整體呈現穩中有進、穩中向好態勢。
大發展快發展的勢頭剛猛強勁
面對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新要求。推進實施了項目建設、招商引資兩個“百日攻堅”和新高地產業示范園全覆蓋“雙競賽”活動,簽約項目445個,是既定目標數的1.7倍,全市上下抓項目、跑項目、爭項目的氛圍日益濃厚,大發展、快發展的勢頭剛猛強勁。
滄州喜獲“河北省文明城市”稱號
面對人民群眾對建設宜居宜業城市的新期盼。優化環境、提升品質,圍繞開展“三創四建”活動,抓關鍵、抓難點、抓特色,著力做好“綠化、美化、香化、亮化”文章。滄州喜獲“河北省文明城市”稱號,獲得全國文明城市提名推薦資格。
全力攻堅6個重點領域清理規范
面對各種復雜矛盾和風險隱患。大力開展信訪積案攻堅擂臺賽活動,成功化解了一批積案、難案、“骨頭案”。全力攻堅6個重點領域清理規范,積極配合人大開展“6+1”聯動監督,各領域全部完成省定目標。
民心工程和民生實事全部兌現
面對疫情沖擊給財政增收帶來的不利影響。堅決做到保障改善民生力度不降、投入不減,年初承諾的24項民心工程和12件民生實事全部兌現,市政老舊管網改造三年行動超額完成,47所幼兒園、23家便民生鮮超市建成投用,2萬余名農村特殊貧困群體享受“五服務”兜底保障,江水村村通在全省率先實現。
2021主要預期目標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5%以上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5%左右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左右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7%以上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左右
實際利用外資增長5%
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左右
展望“十四五”
站在更高歷史起點上開啟新的偉大征程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也是滄州加快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關鍵五年。
“十四五”時期 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省委九屆十一次、十二次全會,以及市委九屆九次、十次和全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圍繞加快構建“一港雙城三帶四區”發展格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十四五”規劃目標為引領,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全力抓好創新驅動、沿海經濟、結構調整、項目建設、城鄉融合和鄉村振興、生態環保、民生事業等重點工作,確保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和諧,努力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節點,建設全省高質量發展的新高地和發動機,奮力開創新時代建設經濟強市、美麗滄州新局面。
“十四五”及未來15年我市發展的宏偉目標
到2025年,經濟實力、創新能力、發展活力大幅增強,生態環境、城鄉面貌、人民生活水平邁上一個大臺階,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以上;到2035年,與全國、全省同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全面建成新時代經濟強市、美麗滄州,一個經濟繁榮、生態優美、人民富裕、社會文明的現代化滄州呈現在世人面前。
展望“十四五”,我們站在更高歷史起點上開啟新的偉大征程,前景十分廣闊,目標催人奮進。我們堅信,經過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五年的規劃藍圖一定能夠如期實現,滄州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宏偉目標一定能夠成為現實!
聚焦目標任務 牢牢把握五個方面
堅定不移推進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把“蛋糕”做大、把體量做足,在2025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5000億元的基礎上,向著2035年“萬億GDP”目標邁進。
堅定不移實施工業立市、項目強市。把工業投資作為衡量項目建設水平的重要標尺,做足土地籌備,保障要素供應,全力以赴招引一批立市興縣的大項目、好項目,保持工業投資較快增長。
堅定不移做強京津冀協同發展、沿海經濟帶建設、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三大引擎。引進更多京津先進制造業、高端服務業、文旅融合產業以及科技研發機構落戶滄州,打造一批協同發展“新標桿”。著力構建“大進大出”外向型臨港產業體系,加快沿海與內陸腹地互動發展,推動新城建設“起步”、港口運營“起跑”、沿海經濟“騰飛”。打造大運河文化重要承載地、城市生態休閑走廊、城市重要標志、國際體育賽事舉辦地,擦亮“文旅滄州”城市名片。
堅定不移優化營商環境和生態環境。緊盯“全省第一、全國一流”標準,推動更多服務事項一網通辦,減權、放權、治權,便民、利民、惠民,讓服務的腳步從“最后一公里”延伸到“最后一米”,真正叫響“滄州服務”品牌,努力把營商環境打造成為滄州最大的發展優勢。
堅定不移踐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奮斗目標。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落實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傄?,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部署今年九個方面重點工作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意義十分重大。我們將結合開展“三重四創五優化”活動,錨定目標、聚焦重點、創新舉措,力爭超額完成,確保又快又好。
? 更大格局打造沿海發展新高地
? 更寬視野融入協同發展大局
? 更實舉措抓項目穩投資、促消費增動能
? 更高質量提升產業發展水平
? 更大氣魄建設宜居宜業魅力滄州
? 更大力度推動重點領域改革開放
? 更快行動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 更嚴標準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 更暖溫度改善民生增進福祉
實施一批重大民心工程和民生實事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群眾的“小事看大、遠事看近、實事辦好”,組織實施一批重大民心工程和民生實事,著力解決好群眾在就業、教育、住房等方面存在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努力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筑牢常態疫情防線。加強農村(社區)、黃驊港口岸等關鍵環節管理,加快疫情防控信息平臺和核酸檢測能力建設,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完善公共衛生體系。實施鄉村醫療機構一體化管理,全市100所鄉鎮衛生院達到“十統一”標準化要求,打造15分鐘基本醫療衛生公共服務圈。
★兜住社會保障底線。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推進再就業幫扶、“千校萬崗”行動,城鎮新增就業人口7.34萬。積極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棚戶區改造開工2078套。
★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大力發展普惠性學前教育,全市新增50所公辦園、普惠園。深入實施教育資源拓展工程,中心城區新建6所中小學。
★發展文體公共事業。大力推動運動休閑城市建設,新增省級體育產業基地3家;積極申辦2023年河北省旅游產業發展大會,推進旅游景區提檔升級。
★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加快縣級“雪亮工程”“兩站一平臺”建設,全市增設26個警務站點、完成2513個智慧平安小區創建任務,構建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
自身建設 講政治 轉作風 保廉潔 強法治
旗幟鮮明講政治,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決落實黨中央重大決策、省委安排部署和市委各項要求,對重要事項實行清單管理,明任務、壓責任、定時限、督進度,確保政令暢通、一抓到底。
持續改進工作作風,提升“七種能力”,堅持“嚴字當頭、細字用心、深字發力、實字落地、快字提速”,高標定位、自我加壓、攻堅突破、誓爭一流,努力打造滄州特色、彰顯滄州速度、涵養滄州精神。
堅守清正廉潔,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深入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持之以恒正風肅紀。緊盯財政資金、重大項目、自然資源資產等重點領域,完善權力運行監督制約機制,深入推進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打造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干部隊伍。今年全市各級政府和部門要樹牢“過緊日子”思想,堅決壓縮一般性支出,把更多財力用于民生事業。
認真踐行法治理念,忠實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持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監督和社會輿論監督,確保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為人民服務。